來源:中國環境、生態環境部、網絡等,整理環保水圈
作為水污染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線,污水處理廠原本是提高水環境質量的治污單位。
但從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通報的案例來看,多個省份多家污水處理廠出現“翻車”情況。
那么,面對環保督察,污水廠必須要知道這些查什么?怎么查?
近年來,關于污水處理廠被查被罰的負面新聞比比皆是,這使得原本作為污水“治理者”的污水處理廠在實際中常背負著“排污者”的身份。
那么,污水處理廠究竟要查什么,該怎么查?一些監管人員結合現場核查經驗,總結出了一套《污水處理廠的現場核查要點》。下面隨綠日環境一起來看看:
1、中控系統核查要點
進、出水在線報表:判斷污水收集情況,重點關注進水濃度、進水水量。
水量、水質、設備曲線:通過集水井液位、進水流量及出水流量對照,判斷進水水量是否正確。
關鍵運行參數:查看中控系統所示生化池溶解氧(DO)、污泥濃度、氧化還原電位(ORP)等數據,判斷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。
2、進水核查要點
溢流口:現場核查污水處理廠溢流口位置以及溢流方式。
超越管:超越管閥門在正常情況下不打開,閥門周邊無污水痕跡。
進水水質:進水應為灰黑色,氣味為弱腐臭味。
3、預處理核查要點
格柵: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應設置格柵,柵渣量應在合理范圍。
沉砂池:通過沉砂量等判斷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。
初沉池:初沉池中的刮泥機等設備應運行良好,出水穩定。
調節池:檢查調節池大小,核查調節池是否能夠滿足水量要求。現場查看調節池是否設置溢流口,了解發生溢流情況及查看相關臺賬記錄。
4、生化核查要點
活性污泥沉降性能:現場檢測方法為取曝氣池混合液至1L量筒內,靜置30分鐘,看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比例。
污泥表征及濃度:正常污泥的顏色一般呈黃褐色,有泥土氣味。
污泥鏡檢:通過顯微鏡觀察污泥中微生物生長情況。
曝氣情況:可觀測生化池廊道內污水流速及液面泡沫情況。
5、二沉池核查要點
出水透明度:出水應清澈透明。
二沉池污泥沉降性能:正常運行時的二沉池上清液的厚度應不少于0.5m-0.7m。
溢流堰掛膜情況:查看二沉池溢流堰掛膜、水位與歷史水位不一致的情況。
6、出水消毒核查要點
加氯消毒:核查臺賬、應急預案以及存儲場所。
紫外線消毒:核查運行記錄、設備運行狀態。
7、出水核查要點
出水水質:通過在線監控數據或執法監測報告監測數據核查出水水質,同時檢查出水表現。
出水水量:出水水量應與進水水量相近,誤差不大于10%。通過在線監控數據核算出水水量。
污水排放口規范化情況:原則上城鎮污水處理廠只保留一個污水排放口;排放口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、排放口安裝的污水處理廠出水連續監測裝置應符合相關規定要求。
出水監測的采樣點位設置:采樣位置應位于渠道計量水槽流路的中央,且采樣口采水的前端設在下流的方向;測量合流排水時,在合流后充分混合的場所采水。
8、污泥核查要點
污泥量: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應與污水處理量相匹配,一般來說,污水處理量越大,污泥產生量也越大。
污泥性狀:運行正常的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呈黃褐色,有泥土氣味,不沾手,結成塊狀。
污泥去向:查看污泥委托處置協議、污泥轉運單(污泥轉移聯單)、污泥過磅清單、污泥運輸車輛進出廠記錄等。
污泥堆放:現場查看污泥堆放情況。
污泥處理設施:應保持污泥處理設施連續穩定運行,及時處理和清運。
9、在線監測核查要點
在線監測站房規范化情況:監測站房應有空調、不間斷電源、滅火設備、給排水設施。各項環境條件滿足儀器設備正常工作的要求。
在線監測設施運行狀況:異常情況包括擅自停運或閑置、線路連接異常等。
數據傳輸及存儲情況:異常情況包括長期無正當理由無在線監測數據、在線監測數據變化幅度長期在某一個固定值上下小幅波動。
在線監測設施運行、維護、檢修、校準校驗記錄:核查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維護記錄,主要包括停運、故障及其處理、耗材更換和校驗記錄等。
在線監控設施運行參數:核查在線監控設施運行參數應與驗收、登記備案、最近一次比對校驗一致。
在線監測儀器設備準確性核查:核查在線監測儀器設備準確性主要有盲樣檢測與臺賬核對等方法。
本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聯系刪除。